□本報記者申東
  □本報通訊員虎權
  過去的一年,寧夏環保部門對銀川周圍數家異味擾民企業動真格,效果明顯,廣受群眾好評。然而,近日,記者跟隨寧夏環保執法局對大地豐之源等幾個“污染大戶”企業進行突擊檢查時發現,根治企業異味擾民問題進入“尷尬衚衕”,各方態度“搖擺不定”,根治道路依舊漫長。
  環保投訴電話劇減
  “天天都能聞到臭味、不敢開窗戶、看電視戴口罩、半夜被熏醒——在以前,這都是常有的事。去年後半年開始,不怎麼臭了,只是偶爾聞到。”1月4日,提及困擾生活多年的藥企異味問題,永寧縣住戶王先生如是說。
  近10年來,藥企異味擾民成了銀川市民最鬧心的環保話題。高峰時期,個別企業一年被投訴近200次,行政處罰六七次。環保部門雖然時時查處,卻年年沒有進展,一度被群眾認為職能部門不作為。
  去年年初,寧夏自治區政府再次表態治理企業異味擾民問題。自治區領導作出批示:“此事嚴重影響當地百姓生活和各級政府形象,應一抓到底,徹底解決。”
  此後,7家藥企自動拆除相關生產線,泰瑞藥業拆除有關生產線並對一些設備採取加蓋措施、啟元藥業自行停產拆除永寧生產設備和修複廢水跑冒滴漏系統、伊品味精關停兩條生產線跟進廢氣設備、大地豐之源被關停、限制泰瑞等三大最嚴重藥企改擴建、出政策禁止銀川等區域新建改擴建生物發酵製藥工業企業……從去年4月份至今,一系列整治措施指向藥企。
  環保部門投訴熱線顯示,自去年5月份以來,涉及藥企惡臭投訴逐月下降,從4月份80起降至如今10多起。
  修修補補難除臭味
  1月3日,記者跟隨寧夏三級環保部門突擊檢查發現,根治藥企異味擾民前景並不樂觀。
  當天下午4時許,執法人員站在大地豐之源藥業門口,能聞到刺鼻氣味;廠區內,不時有三三兩兩的工作人員穿行;氣味更濃的廢氣處理區域,兩台設備上掛著“運行”標識牌,兩位技術人員在旁邊設備進行著相關作業。
  “有沒有生產?”
  “暫時沒有,等設備檢修完就生產。”
  “去年不是讓關停轉產,怎麼又準備開工啊?”
  “廠子投資300多萬元,從河北引進了一套廢氣處理設備,調試完就能生產了。”
  “受政策限制,環保部門無法強制關停。”該工作人員說,新廢氣處理設備能不能解決臭味擾民問題暫時無法判斷,只能等待驗收和投入生產。目前,環保部門能做的就是加大檢查力度,繼續像以前一樣“目不轉睛”地盯著。
  在伊品味精廢氣處理區域,廠區能聞到刺鼻的味道。在泰瑞藥業環保設施區域內,除了污水池散髮的惡臭外,一股讓人窒息的怪味“吸引”了執法人員,此味來自“除臭劑”。
  兩家企業負責人均稱,面對臭味,企業已經開始“修修補補”,但到底能不能徹底根治,他們都沒有把握。
  “壯士斷腕”決心難下
  提及如何根治,寧夏環保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,一是企業引進合適技術,並保證設施全天候運行。但此舉一方面存在技術問題,另一方面存在企業自律問題,例如一個企業一年全天候運行一套環保設施的費用是千萬元,而即便月月處罰,一年違法罰款也不超過百萬元。違法成本低於守法成本,使得現有制度缺乏威懾性;二就是搬遷或轉型,這是一勞永逸的辦法。
  搬遷、轉產,這無異於壯士斷腕。一位異味擾民企業的相關負責人大倒苦水:當年廠區落戶,都是按照政府優惠政策和規劃執行。10多年來,企業投資數億元用於環保但難以取得根治效果,這不全是企業的問題。如今城市發展迅速,居民區將廠子包圍,讓企業搬遷或者轉型,誰也不敢保證企業還能存活。
  “讓企業搬遷或轉型確實是一個各方都不願提及的話題。”寧夏一位關註環保事業的大學教授說,既要執行環保政策,又受制於地方經濟發展和制度約束,環保部門確實是左右為難。
  當地業內人士認為,政府應該拿出根治問題的決心,確定計劃書和時間表,從土地、資金、稅收、職工就業等各個方面為企業搬遷、轉型,做好服務工作,幫助企業在根治問題的過程中,降低“死亡”的風險,實現華麗轉身。
  (原標題:寧夏藥企臭味擾民緣何難根治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r56orogl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